男女主角分别是郭小米徐静安的其他类型小说《重生六零: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月藏云那里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后来离婚时才知道,他当时好几年没见过家人,原本是要年底回家看望父母的,但因为和她结婚把假期给用了。这次她没有拉着沈岳不让他走,而是选择相信他,让他回部队再打申请,年底回家探亲的时候两人再领证。这样时间没有浪费,年底的探亲假她就趁机让沈岳带她回来。沈岳当时听到她的话后,脸色有所缓和。中午吃饭的时候,沈母也是做了好多菜。“来,红烧肉多吃点。”沈母拿着公筷给顾盼盼挟了过去。!“妈,够了够了。”顾盼盼忙说。徐静安眼看着沈岳挟菜的手停顿了一下。“那行,想吃什么就自己挟,别不好意思。”沈母说了句客气话后就没再管,而是慌着喂孙子吃蛋羹,不然该凉了。吃过午饭,徐静安接过孩子回房间,哄孩子睡午觉。沈和帮着沈母收拾好,也跟在徐静安身后回屋。“你们是什么...
《重生六零:女配她拒绝当垫脚石全局》精彩片段
后来离婚时才知道,他当时好几年没见过家人,原本是要年底回家看望父母的,但因为和她结婚把假期给用了。这次她没有拉着沈岳不让他走,而是选择相信他,让他回部队再打申请,年底回家探亲的时候两人再领证。
这样时间没有浪费,年底的探亲假她就趁机让沈岳带她回来。沈岳当时听到她的话后,脸色有所缓和。
中午吃饭的时候,沈母也是做了好多菜。
“来,红烧肉多吃点。”沈母拿着公筷给顾盼盼挟了过去。!
“妈,够了够了。”顾盼盼忙说。
徐静安眼看着沈岳挟菜的手停顿了一下。
“那行,想吃什么就自己挟,别不好意思。”沈母说了句客气话后就没再管,而是慌着喂孙子吃蛋羹,不然该凉了。
吃过午饭,徐静安接过孩子回房间,哄孩子睡午觉。沈和帮着沈母收拾好,也跟在徐静安身后回屋。
“你们是什么打算啊?”沈父问道。
顾盼盼扭脸期盼的看着沈岳。
沈岳放下手里的茶缸,抬眼和沈父说:“爸不用忙,时间有限我们明天就走,还要去领证呢。”领结婚证要去女方的户口所在地。
“妈,沈岳那里不能随军,你看你的工作能不能给我接?”顾盼盼的话让沈母愣了一下,下意识的望向沈岳。
沈岳的脸都黑了,:“妈已经退休了。”
“退了?什么时候退的?”顾盼盼吃惊的问沈母。
记忆里上辈子沈母是过完年正月十五退的,要不然她也不能一见面就问。这辈子怎么提前了?
沈母的脸色也不好。
退休人员每个月都有退休金。如果让家属接班的话,那就相当于顶职,就不再有退休金了,而且两人的户口关系也要转换。
也就是说顾盼盼成了城市户口,沈母反而就变成了农村户口。那沈母所有的票据、粮油供应都没有了。
凡是能接父母班的,那绝对是这个家庭里最受父母宠爱的。接班可不是开玩笑的!
一个才见面的儿媳妇,更何况是通过算计儿子嫁进来的人,怎么能讨得婆婆喜欢?
沈母原本看在沈岳面子上,耐着性子对大儿媳妇的客气消失不见了。
更何况她看的出来,大儿子什么都不知道。这个女人心思太多,太能算计了!
“早退了,一年多了。”沈母心里对顾盼盼更是看不上眼了,也懒得勉强自己,再去招呼对方了,斜着眼睛看向沈岳。
沈岳看着沈母的眼神,站起身:“妈,我们出去转转。”
“那行,家里闷,你们年轻人都待不住,我就不留了。”沈母马上接话道,“老大,带着你媳妇出去转转。好不容易来一趟,看看咱们这里的人民公园、沁河,爬爬太黄山。”
沈岳点头,人少还不花钱挺好。转身拉着顾盼盼出了家门,势必要把沈母说的地方都走一遍。
徐静安在房间听到沈母的话“噗嗤”一声笑了出来。沈和捏着媳妇的鼻子,:“笑什么?多动动还不好?累了说话就少了!”
顾盼盼被沈岳溜着转了一下午。期间顾盼盼不是没找话题,但沈岳一句话也不回。
天黑之后,沈岳直接把顾盼盼送回招待所。“早点休息,明天再来接你出去。”说完就走了。
顾盼盼累的说不出一句话,踉跄着回到房间。走了一下午,腿疼地抬不起来,脚底就像着了火,碰都不能碰一下。
晚上沈家人热热闹闹的一起吃了团圆饭。谁都没再提顾盼盼一句。
徐静安到家,趁着没人把空间里的床、箱子、柜子等都摆好,被子褥子铺好,随手要用的东西和不常用的都归置好。
都说吾心安处即是家,对徐静安来说空间就是她的心灵归处。
躺在床上,闭上眼一会儿就陷入沉睡中。
转过年来就是65年。
很快就到了徐静萍结婚的日子。
当天,徐静萍穿着一身新衣裳,端着新买的脸盆,盆里放着两条新毛巾和一套新衣服。身边的亲朋好友、邻居同事都对她说着祝福的话语,孩子们也笑闹着跑来跑去。
装着旧衣的包袱和旧被褥也被帮着拿走了。在一片喧闹声中,徐静萍被簇拥着走出家门。
往婆家走的路上,徐静萍几次都想回头。她老觉得自己有什么东西落在娘家了,可是心里又明白娘家现在的东西都和自己无关。
耳边不时的传来欢呼声,徐静萍攥紧兜里仅有的10块钱,带着一肚子的不甘和心气儿走向她未来的战场。
徐静萍一出门,徐静安就感到空间一阵晃动。她知道自己猜对了:只要自己改变书中关于自己的事,就能得到奖励。简单来说就是要过的好!
晚上,徐静安迫不及待的进入空间。空间大小没变,就是里面隔出了一个10平米大小的卫生间。
里面不仅有马桶、淋浴、浴缸、洗漱台、洗衣机这些基础设施,连卫生纸、卫生巾、毛巾、浴巾、洗漱用品都有。
打开水龙头,直接流出了温热的水。那还等什么?
洗了整整2个小时,出来后徐静安觉得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。
躺在床上舒服的呼了口气。
徐建萍不在,趁着现在房间里就她一个人住,进空间拿出当初买的布,用缝纫机做了几身衣服。从里到外都是新的,可惜现在还不能直接穿出去。
徐静安拿出当初买的新棉衣穿上。外面再套上旧的罩衣裤子。这会儿她才在冬天里体会到温暖。
……
徐建国结婚前,房子收拾好了,家具也一一摆放好,新床也铺上了新做的褥子床单。
老四徐建设盯着这些东西,再看着老大那张洋洋得意的脸,气的直哼哼。
徐静安也正式开始在客厅睡觉。
老大结婚前一天晚上,徐静安走进徐父徐母的房间。
“老三,有什么事吗?”徐父徐母很是惊讶。毕竟徐静安在家里是个透明人,干的多,说的少。
“爸、妈,我大哥马上要结婚了。可是婚后,我做妹子的再帮着给洗衣服,不太合适。”
徐母这时也反应过来了:“对,对,对,我也是忙昏头了”。
想着到时候人来人往的看到之后,闲言碎语的样子,徐母就发懵。
徐父接话道:“老大结婚就是成家过日子,他们两口子的事,你一个姑娘也不好管。”
“好嘞,爸妈,你们也早点休息。”徐静安出来后脚步都轻快不少,少洗好几个人的衣裳能不高兴吗?
徐建国结婚当天,徐静安的空间又升级了。
这次隔出了一个30平米的厨房。
里面的整体橱柜锃光瓦亮,储藏柜,天然气灶,各种型号用途的锅碗瓢盆,案板大小不等都有好几个,刀具也有好几把。蒸箱、冰箱、洗碗机……日常用的这里都有。
一张餐桌配4把椅子,这是实现吃饭自由了!
……
66年2月
从女主嫁进徐家,就和徐母这个当家人开始了婆媳大战。女主把持着徐建国,行事说话是软刀子——刀刀见血。徐母这个婆婆是以势压人——一力破万法。
徐建国每每看着自己老娘和媳妇斗法,都不知道如何是好。逼得急了,就双手抱头,蹲下去,唉声叹气。
老四徐建设每次看到,对老大都冷笑连连。过后又去安慰徐母,当个贴心的小儿子。现在明显徐父徐母的心渐渐往小儿子身上偏了。
在这样家庭环境中,徐静安却觉得这一年来日子过得比以前轻松,毕竟家务都有人分摊了。
她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爱挑事的小姑子和大姑姐。毕竟只要有主要矛盾一直顶在前面,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。
浓密的头发,黑亮的眼睛,红红的皮肤,谁见了都得夸一句孩子长的好。
沈母看着这个随着父母优点长的孙女,笑得眼睛都眯住了。
孙子孙女都有了,她能不高兴吗?
徐静安靠在床上正喝着红糖鸡蛋小米粥,沈和进来了。
“怎么样?小车弄好没有?”徐静安忙问。
“我问过王刚,他说做好了。让明天去把车推回来。”沈和回道。王刚也有工作,小车是抽时间做的,用了半个多月呢。
徐静安上班以后为了方便喂奶,还得要沈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钢厂那块儿的房子住。
可到时候用自行车一下带着沈母和两个孩子就不方便了。跟沈和商量,找人用木头打一架1*1*0.5米的车厢。车顶是活的,下雨的时候再安上。到时候,徐静安骑着自行车拉着小车就能走,还安全。
沈和听到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。他们邻居的王刚就有木匠手艺。
第二天沈和拿了1斤五花肉,就找了过去。
小车推回来后,一家人围着看了半天。小车是用旧家具改的,下面车轮是两个半旧的自行车轮子。木头小车看起来不好看,但表面打磨的很光滑。壮壮看了新奇的不行,放到上面玩的不下来,吃饭都是在车里。
街坊邻居看到后,都觉得不错,王刚的订单都接了5,6个。
出了月子沈和不忙的时候一般他送,最近单位有任务就只能靠徐静安自己了。
徐静安依旧骑着自行车带着沈母和孩子出发了。一路上引得好多人都注目。壮壮扒着车边往外看,豆豆在沈母怀里睡觉。
徐静安正低头使劲登车,就听儿子喊:“妈妈,妈妈快看!”
徐静安顺着儿子指的方向抬头看过去,迎面过来一驾牛车,赶车的大爷和她正好对上眼。大爷新奇的看着登车的徐静安,没想到在城里还能看到同行。
两人错身的时候,大爷拿着牛鞭轻轻摔了一下牛,嘴里喊了声“驾”。壮壮看到后马上拍着车框喊到“驾!驾!”徐静安脚下一滑,蹬空了。
周围的人看到后,都忍不住笑了。沈母赶紧把孙子拉下来坐好。
……
71年1月初
豆豆已经过了百天,徐静安按照惯例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看看身体恢复的怎么样。检查结果不出意外的话,两人晚上就要恢复性生活。
可三年连生两胎,她现在必须要注意避孕并调养身体了。
从医院出来,她兜里揣着两只避孕套。别看少!
55年,我国才建立起第一家避孕套厂子,很快迎来了官方吐槽“太厚、太脆,一用即破,使人非常担心……”
65年实现了套套的全机械化生产,但那时候国内大部分橡胶还得用在国防军工上,套套必须为国防安全让路。
安全套,当时叫“保险套”,很厚,每次使用后洗净擦上滑石粉保存,可以反复使用。
徐静安害怕避孕套不小心掉出来,到时候被人看到不好收场。干脆又把它收到空间里,这样保险。
徐静安刚从医院出来没多久,就听到有人喊“穿上“”快点穿上”,手里举着一件旗袍。
一群胳膊上带着袖标的人围在一起不停的喊着,周围看到的人好多都跑过去凑热闹,人越聚越多。
“不穿,给她扒了。”
“扒光了再给她穿上!”
就听一阵哭喊,过了一会儿围着的人散开。人群中间,一个满脸淤青的中年妇女低着头,脖子上挂着牌子,不停地被推搡着往前走。
一路上火车晃晃荡荡的,出了火车站再坐公交车回到学校。老师才让同学们各自回家。
徐静安偷偷看了下时间4点10分。赵晓芳一下午一直心不在焉,时不时的注意着大门口。
徐静安他们一进校门口,她就知道了。
赵晓芳赶忙向班主任老师请了病假。然后悄悄地跟着徐静安去了钢厂。找到郭厂长拿到录取名单,《财务室招工名单》上——徐静安的名字赫然在列。
赵晓芳这才真正放下心来。
两人把工作的事情弄好,赵晓芳又一再的谢过郭厂长才出来。
明天《招工告示》上,录取的名字就换成了赵晓芳。跟徐静安没有半点关系。
“叮——”脑海里响了一声,紧接着空间变大了,变成了10米*10米*3米。
果然徐静安猜的没错:只要改变了书中与自己有关的事,就会有奖励。
徐静安把赵晓芳递过来的毕业证放入书包再偷渡到空间。然后跟着赵晓芳来到她家附近。
“静安,你看我家就在二楼楼口。”赵晓芳指着,紧挨着西墙第一排的那栋家属楼。
“今晚7点,钢厂里放电影。到时候,楼里九成的人都会去。”
“我会跟他们说,要等同学晚点再去。你7点多的时候,直接来搬东西。”
徐静安点了点头:“行,我记住了。现在我先回家,吃了饭再来。”
赵晓芳看着徐静安离开后,也脚步轻松的往家走去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徐静安一进家属院就有人打招呼。
“静安回来了?”
“考得怎样?”
“省城跟咱们有什么不一样的?”
“那里好玩吗?”
……
徐静安一路嘴就没停过:“婶子”,“大娘”,“嫂子”的回应着。
这个年代没有隐私,但凡哪家有点什么事。一会儿的功夫,就会传得哪儿都是。
徐静安回到家,徐母也是刚进家门。她拿着徐静安买回来的东西,高兴的不得了。
颜色漂亮的花布,图案明显跟本市百货商场的不同。
还有这里不方便购买的点心,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,一看就知道不是本地买的!
徐母好高兴,这下不就有面了吗?
徐静安接过厨房的活,赶快做饭。她还没忙活完,徐母不断的催促,要她把买东西开的票据和剩下的钱交还回去。
吃饭的时候,徐建国和徐静萍两人明显心情不错。看来,这次从省城买回来的东西,很是符合两人的心意。
“听我同学说:钢厂今天7点放电影。”徐静安吃了口咸菜,“要看的话要早点去。”
“我去,我去!”
话音刚落,老四徐建设就马上接话,然后端起大海碗大口大口喝粥。
家里的其余人也都加快速度,看样子是都想去。也是,现在没有什么娱乐活动,一场电影放了又放,就这也很难经常看。
不到7点,家里人都出去了。只听外面你喊我,我喊你的,成群结队的往钢厂方向走去。
徐静安照例留下来收拾家务。
估摸着时间到了7点多钟,徐静安也把门锁上。随后慢慢悠悠地朝赵晓芳家走去。
到了大门口,赵晓芳已经等在那里。
她诧异的问:“就你自己来?”东西不少,重量也不轻。有好多家具还有一台缝纫机。
一个女同学得搬到什么时候?动静太大,到时候弄的人尽皆知。
虽然她赵晓芳不怕,可好说不好听,再传出什么来,让她不好收场。
徐静安马上回了一句:“还有人,他们在后面,一起走怕人太多让人看见。”
赵晓芳提着的心才有了安慰,没那么紧张了。
两人一进家,赵晓芳立马就关上大门。从脖子里拽出一把钥匙,打开嫁妆房的门锁。
开门的时候,徐静安还看到有不少灰尘从门框上落下来。
屋子本身就不大,东西又多,挨挨挤挤一个摞一个,都贴着房顶,感觉这个屋子都满了。
“你们先搬着,我得去后妈她们跟前露下脸,不然她非杀回来不可。”
徐静安:“行,你快点回来,我这里也快。”
赵晓芳从出去到返回来用了一个多小时,头上都冒汗了。
徐静安也早把东西装到空间了。里面放着箱床1.8*2米一张,4扇门的大衣柜一个,4个大樟木箱子,一个梳妆台,一个脸盆架子,一张八仙桌,椅子5张,书桌一张,高凳子一张,矮点的小凳子6个。缝纫机连包装都还在上面。
衣柜,箱子还有箱床里面装满了东西:大到4条八斤重厚的棉被,2条五斤重的棉被,2条四斤重的褥子。2条粉色毛巾被,床单2条,蚊帐一顶,棉布各种花色颜色十几种,装粮食和咸菜的大大小小5个缸和坛子,一个套一个;小到日常用品,做饭用的的大铁锅、蒸锅,炒菜锅,菜刀2个,坐水壶,10个碗、大小不同的盘子,2个暖壶,喝水用的军用水壶,红糖2罐……冯春草把能想到,能买到的都给女儿准备好了。
徐静安还发现坛子里竟然还装着一个小木匣子。木匣分为上下两层:第一层是一对水头极好的紫色飘花翡翠镯;第二层是一对玻璃种帝王绿的手镯。她把两对镯子拿出来敲了一下,声音清脆动听。
坐水壶里有两对用红布包着的金手镯。
徐静安心里由一开始的震惊和兴奋,到现在的酸涩,说不上来的难受。“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,再来找我。”
赵晓芳没说别的,抱着徐静安呜咽的说:“谢谢你,静安。”
徐静安安慰地拍了拍对方的后背:“我想我们现在已经是朋友了,不是吗?”
“对,我们是朋友。”赵晓芳抹着眼泪,肯定的说道。
等户口和工作的一切手续都搞定,再搬过去也不迟。省的打草惊蛇,让她们有了防范!
到时候,她赵晓芳办个存折,每月工资存起来,随身带着。到时候吃家里的,住家里的,多好!
过段时间,后妈知道算计了半天,却竹篮打水一场空。等她知道的真相时,她的表情一定很精彩。
赵晓芳一想到后妈的那张脸,就感觉通体舒泰的不得了。
徐静安走后,赵晓芳把房间打扫干净。屋子里就剩下一辆自行车和一块儿手表了。赵晓芳又把门锁上转身出去找楼下邻居罗奶奶。
记得罗奶奶家有2套房,祖孙三人中孙女还没有找到工作,问问情况。
徐静安走出钢厂筒子楼,就加快脚步往家赶。
她还要趁现在家里没人,好好琢磨一下怎么能更好的利用空间。能不能分成不同房间,到时候做个厨房,卧室之类的。
之后几天,徐母带着老大徐建国去许家提亲,结果对方狮子大开口。
两家对彩礼具体数目,进行你来我往的交锋。
这一个月里,徐母气的心口疼,几次要放弃。
可徐建国非卿不娶,最后徐母还是退了一步。
刚到手还没暖热的缝纫机票,外加150块钱,50斤粮票。
就这还是许多多私下里答应,婚后2年每月给娘家两块钱。
徐母一回家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。缓了两天,才去上的班。
由于谈彩礼用的时间太长,只能把婚期订到了65年2月17号,正月十六,比徐静萍晚了近一个月。
“铃——铃——铃”
下午放学铃声响起,学生们开始背着书包陆陆续续往外走。
这时从教室外面急匆匆走进来几个个子高高的男生。
“阳子,快走,金子找人和3中的人要打篮球对抗赛。”
“咱们快点去,晚了可就赶不上了!”
“我草——,今天我值日!”徐静安的同桌张向阳急得大喊。
“阳子,你关键时候可不能掉链子!咱们没你可不行。”
“同桌,你也看见了,江湖救急。今天你替我值日,明儿我替你。”张向阳冲徐静安拱手抱拳。
“行,明天你可别忘了。我正好上午有事晚来,轮到我擦黑板了。”
“放心吧,忘不了。”
因为值日的原因,徐静安成了班里最后一个走的学生。
正要关门,“静安,你先别走”班主任唐老师叫住准备回家的徐静安。
“唐老师,有什么事吗?”看着唐老师一头的汗。
“是这样,刚得到通知,后天有个省城的数学比赛,你参加吗?”缓了缓气接着说,“到时有老师带队,就是吃住的费用自己出。”
“老师,我参加。”徐静安马上回答,她等的就是这个时候。
“行,那你回去准备下要用的东西。时间比较紧,下午2点就坐车走。”
“记得把介绍信开好了,到时住宿要用。因为后天早上8点考试,当天去肯定来不及。”
“我记住了老师,那我明天上午就不过来了。”
“行,在家把东西收拾好,别落下什么”唐老师点头同意。
从教学楼出来想去趟厕所再回家。刚走到厕所门口,就听到里面有人说话。
“杜鹃,明天你是不是也去参加钢厂内部子弟的招工考试?”
“对,我听我小姨说了,到时咱们一块去。”
徐静安听到里面的人要出来,赶紧躲到一旁。
等人走远后才出来。
看来这就是原主得到消息的来源之处。上了趟厕所赶紧往家走,天都快黑了。
一进门,就看到徐母徐父和老四都在家。老大、老二不在,不用问,肯定跟对象在一块儿。
“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?”徐母一进家门冷锅冷的。说实在的,晚饭自从老三接手,她好久没有一下班就干这个。
“忘了告诉妈,今天我值日,”徐静安赶快洗手,去帮忙。
“妈,今天班主任说,让我去省城参加数学比赛。”
“那么远?”徐母皱着眉。
徐静安明白,徐母是怕花钱。
“老师说了,明天下午去,后天下午回来。所有吃住的费用学校都管。”
徐母没说话。
“再说,我大哥和大姐不是要结婚嘛。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去省城百货看看。买些咱们这儿没有的,到时候也有面儿啊,还不用掏路费。”
“行,去吧。”徐母听到这儿马上点头。
“我给你拿户口本,去把介绍信开了。今天正好是街道主任值班!”徐母利索的打开衣柜,把户口本给了徐静安。
徐母不得不承认:老三虽然长相不如老二,但是脑子好使,会读书。最重要的是会过日子这点随她。
刚上锅,就听到敲门声。打开门一看沈和就站在门口。看着沈和冻的通红的脸和耳朵,目光不由得变软了。
沈和心里明白,这苦肉计算是用对了。
冬天,天色暗的早。沈和没有多待,两人开着大门在院子里说了几句话,拿了些刚蒸的包子和豆包就走了。
徐静安一出门,就看到沈和那辆八成新的黑色二八大杠自行车靠在墙边。
据说这车的结实程度那是“人毁车还在”!
车架子大,前面的横梁又高,个子低,腿短的人骑的时候跨梁都费劲。
学的时候得摔上无数个跟头,个子低的人别说脚尖点不到地面,有的连脚蹬都都够不着。
送沈和出胡同的时候,迎面而来的寒风吹的徐静安更是缩着脖子。
转眼到了15号结婚那天,正赶上厂里开思想报告会。全厂的工人坐的笔直,没一个敢说悄悄话地。所以两人原本说好了,结婚就趁中午吃饭这一会。
谁知开完会,厂里给工人每人发了2斤国光苹果,3斤本地苹果和当地W县产的5斤雪花梨。拿到福利后,全厂职工都喜气洋洋。
所以沈和接徐静安回去的时候,两人骑着自行车,穿着绿军装,胸前戴着大红花,车把上左右两边各系着5斤苹果和梨。
冷风不停的往脖颈和袖口里灌冷风,脸颊更是冻的出了两坨高原红,手要是不小心碰到自行车,感觉心都冻的生疼。
让你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透心凉!
这一路引得行人纷纷羡慕的注视着他们。
到了沈家,一进门,还没打趣小夫妻两句就看到车把上的东西。一时间亲友们都问在哪儿买的水果,新郎新娘都抛在脑后了。
等知道是钢厂冬天发的福利,一个个都羡慕的不行。
沈母听到周围人的夸奖声,笑得更灿烂了。
虽说儿媳妇娘家彩礼要的多了,她当时心里也不高兴,可嫁妆送的也多啊!
满满一屋子的东西:从大件的家具,缝纫机和厚厚的6床棉被,到小件的手电筒,布料,还有一座儿媳妇名下的院子。
别看院子小,可现在找个好点的房子多难啊!钱最起码得要好几百不说,关键卖房子的不好碰到。
儿媳妇工作好,娘家远,亲家母有两儿两女都说闺女随妈肯定能生,再加上自己表姐亲自介绍的,儿子也看上了,自己夫妻俩也见过亲家母,通情达理,疼爱女儿,再没有这么十全十美贴合沈母心意的儿媳妇了。
两人手拿结婚证站在八仙桌前,在主席像的面前举行了婚礼。
旁边的长桌上摆满宝书、像章、红皮笔记本,脸盆、毛巾、布料……这些都是亲戚、邻居和同事们的贺礼。
两人先唱了一首革命歌曲,后背诵两段指示,最后三鞠躬——先拜领袖,再拜革命群众,最后才是夫妻对拜。
仪式结束后,给周围邻居亲朋和孩子们散糖。在孩子们一阵笑闹和周围客气的祝福声中散场,各回各家,各忙各的。毕竟下午还要上班呢!
第二天又看到儿子早早起来洗床单,不过那满脸的笑容遮都遮不住。
沈母会心的笑了。
过年期间,徐静安种的韭菜还没长大,其它的蒜黄和青菜都能吃了。虽然没多少但到底凑了几盘菜。十五的时候,徐静安掌勺。
“今天吃什么?”沈和凑到徐静安身边问。
最新评论